到10月28日,67岁的原华住进乐陵市德乐怡嘉长者公寓已近一年。两年前,她突发脑梗,留下后遗症,行动不便、言语不清,一度陷入抑郁。刚入住公寓时,她不愿下楼、不愿说话,如今每天都坚持做康复操,晚上还会到活动室唱上两首老歌。
“刚来的时候不太适应,现在感觉这是我第二个家。”她笑着说。
原华的房间铺设了防滑地垫,装有紧急呼叫按钮,夜间护理员定时巡房。公寓里的智慧养老系统实时记录老人的心率、睡眠等数据,一旦出现异常,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响应。
“我们推广‘睡眠宝’监测设备,就是希望老人晚上也能睡得安心。”德乐怡嘉长者公寓护理部部长张敏介绍。
原华在养老机构享受到的医疗服务,源自乐陵推进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近年来,乐陵市民政局坚持以老年人多层次需求为导向,推动“医养融合、康养结合”发展模式。德乐怡嘉长者公寓作为乐陵市属国企山东鲁北健康产业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的国有医养项目,探索出医养融合、智慧管理的新路径。目前,公寓共有床位120张,护理员实行“双证上岗”,全天候两班倒,每两小时巡房一次,所有护理任务通过系统实现全过程监管。公寓还与乐陵市人民医院、乐陵市中医院建立绿色转诊通道,为老人提供从基础护理到康复治疗的一站式服务。

不只是医养结合托起老年人的“安心晚年”,乐陵市还聚焦“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以政策体系完善为支撑,以服务创新为引领,积极构建覆盖城乡、普惠共享、医养融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65岁的高元忠家住郭家街道圈刘村。因为腿脚不便、听力退化,夜里起床都要拄着拐杖,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去年,民政部门上门为他家实施了适老化改造——屋内外土地平整硬化,安装了闪光震动门铃、床边护栏和扶手,卧室和卫生间都加装了自动感应灯,还发放了适老椅、手杖和助听器。“现在有人来敲门,门铃会闪光震动;晚上起夜,灯会自动亮,方便又安全。”高元忠笑着说。
据乐陵市民政局养老科科长高强介绍,适老化改造工程自2022年启动以来,实行“乡镇摸排—第三方核实—精准改造”的闭环机制,三年来共改造478户,仅2024年就完成271户。改造内容因人而异,主要围绕出行安全、如厕洗浴、起居照料等方面进行,平均每户投入约2000元,全部由财政承担。
在居家改造之外,乐陵还实施“情暖夕阳”养老服务系列活动。针对入住养老机构的中度及以上失能老人,最高可领800元的消费券。“过去听说养老院收费高不敢住,现在政府补贴下来,老人花得起、住得好。”高强说。
精准化、个性化的措施,把关怀落到实处,乐陵市织密了一张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网。截至目前,乐陵市已建成养老机构22处,拥有养老床位3557张;城区建成10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农村依托45处幸福院和971处“365暖留服务中心”,探索“暖心食堂”等互助养老新模式,为老人提供就餐、休憩、娱乐的公共空间。乐陵市19家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署合作协议,部分乡镇卫生院开设养老病区,将闲置医疗床位转化为护理型床位,实现“医、康、养、护”四位一体的服务格局。
同时,乐陵还率先探索“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行动不便的老人可通过手机预约上门护理,护士上门提供导尿管更换、康复训练等服务。截至目前,全市“互联网+护理”出诊千余次,服务老人近1500人,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专业照护。
“我们正聚焦‘尊老、助老、惠老、颐老、乐老、护老’六个方面,推动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乐陵市民政局老龄办主任梁宁表示,“希望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家门口、在熟悉的社区里,安心养老、幸福生活。”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见习记者|李姝漫 通讯员|陶砚宁
编辑|胥爱珍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