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2020,脱贫攻坚看德州 | 乐陵:当年铁营洼 今日宜居地

村民怎么也没想到,在外从事建筑装修行业20多年,早已在东营买房安家的张书祥又回乡居住了。这一度成了乐陵小孙村村民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话题。

张书祥今年62岁,是小孙村人,去年他把在东营的门店交给儿子儿媳,自己和老伴李秀荣住回乐陵铁营镇兴隆花园社区。

走进张书祥家中,只见窗明几净,漂亮的壁纸、精致的影视墙,处处透露出时尚的气息;电视柜前摆着几盆绿植,更让屋子充满了生机。

张书祥闲暇时莳弄花草

“自己做设计,网上订材料,3扇门花了1万元,装修质量不比城里差。”说起自己设计装修的房子,张书祥颇为自豪,渐渐打开了话匣子。

“社区周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水平不断完善,党群服务中心、镇中心小学、实验中学铁营分校、人民公园已启用,卫生院、文化广场、老年公寓等配套设施也一应俱全,和城区相比,这里更多了一份惬意。”说起家乡变化,张书祥如数家珍。

盛夏时节,马颊河畔,草木勃发,绿意盎然。回乡后,一早一晚,张书祥还喜欢到紧临社区的河堤走一走。

“你看,现在乐陵市里正在建设南部生态区,马颊河湿地公园北岸眼下已经硬化了路面、完成了绿化,还修了3米宽的自行车道,南岸也在加紧施工,这里即将成为绿色氧吧,是适合养老的好地方啊。”看着周边环境一天一个样,张书祥更感到自己回来的决定是正确的。

“屋里有空调、彩电,屋外有文化广场、有舞台,到了傍晚出去溜达溜达,别提多好了。”李秀荣接过话茬,“现在儿子儿媳接管了买卖,孙子大了不用咱照顾,在家养养花,出门健健身,赶上了好时代,农民的日子过得比蜜甜。”

“多年前的‘铁营洼’还是一片无人问津的盐碱地,农民铆足劲干上一年,也仅仅挣够吃喝的钱。”今昔对比,张书祥感慨万分。

种地不行,外出谋生。上世纪90年代,30多岁的他和村里很多人一样出去闯荡。“那时正赶上商品房兴起,我在东营做装修算是选对了行业,加上能吃苦、讲诚信,很快在当地站稳了脚跟。”张书祥说,国家政策好,抓住了好时机,那时一天最多的时候赚过8000元钱。

在小孙村村主任张福德的眼中,张书祥勤劳肯干,脑子灵活有想法,是村里数得着的“能人”。但像张书祥一样在外创业的毕竟是少数,早些年大多数人外出都是打工。

“以往过完年,村民都往外走,近几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好环境不仅让张书祥这样的‘能人’回来了,年后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少了。”张福德说。

变化发生在9年前。当年,铁营镇11万亩低效未利用土地被规划建设乐陵市循环经济示范园,后陆续引入齐鲁制药、凯瑞英等大企业47家,解决了上千人的就业。

“家门口上班,一个月就挣4000元,还能照顾家里,谁还愿意去外面打工啊。”张福德笑呵呵地说。如今小孙村70%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不出家门挣了钱、过上了好日子。

“园区让村民受益,进厂1个月挣的钱,赶上以前1年的收入。年轻人进工厂,地怎么办?”张书祥说,他找过村“两委”干部,提出自己的疑问。

令他感到高兴的是,今年秋收后小孙村就要成立合作社,张福德告诉他,“村里要通过发展中草药种植以及特色养殖,增加村民收入。”

虽说回乡了,张书祥依然闲不住。他明确表态,要将自家的土地入股合作社,最近还利用自己人脉广的优势,通过电话联系北京的专家,为土壤做成分测试,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中草药。

这不,临近中午,张福德来到张书祥家中,两人说起了中草药的发展前景以及联系专家的进展情况了。

“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好日子离不开奋斗,年轻时在外打拼,自己过上了好日子不算好,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小康路才能越走越宽。”张书祥这样说。

大赛投稿邮箱:

298025213@qq.com

联系方式:

市扶贫开发办 桑冬冬 2681095

德州日报社 屈大鹏 18866090195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于春芝 通讯员|邵明芝
编辑|李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