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2020,脱贫攻坚看德州 | 400户村民种了2万亩红薯!夏津后赵庄:红薯种植种出脱贫致富路



10月20日,正是德州市夏津县银城街道后赵庄村最热闹的时刻。全国各地的车辆往来不断,村里的几个红薯交易市场被挤得满满当当。

后赵庄村地处黄河故道,上世纪60年代,村民为果腹广泛种植红薯。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后赵庄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薯重要产地和重要集散地,形成了从红薯育苗种植到产品加工销售的完整的产业链,也成为产业振兴的典型示范村。目前,全村540户村民中,近400户从事地瓜相关产业。






村里有大大小小2500多个红薯地窖,每年9月初至11月初,这些地窖渐渐被红薯填满,存储量可达1.5亿斤。

当前,村里种植最多的品种为“烟薯25”,适合家庭烘烤食用,很受市场欢迎。销售渠道也越来越宽,线上销售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搜索各大电商平台,均能看到“后赵庄”牌红薯。







除去传统种植和存贮优势,交易市场的打造也是后赵庄红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村党支部书记赵德福介绍,目前全村共有市场4个,每年年底都会迎来交易旺季,“最忙的时候,这个大市场一天来150辆卡车。”他说,很难统计后赵庄每年会卖出去多少红薯,但现在全村村民的总种植面积达到2万余亩(含在外地租赁土地种植),种植100亩以上有120多户,其中种植300亩至500亩的有也有六七户。

时代在变,市场在变,村民还是渐渐有了“危机感”。“红薯种植门槛较低,价格跟市场供需关系很大。最近几年‘通货’最高价格每斤在1.7元左右,但全国产量大起来之后,单靠存贮拉开时间差可能不再容易维持这样的价格。”村民赵华锐说。



40岁的赵华锐是后赵庄红薯专业农民合作社负责人。2016年,在外经商的赵华锐回到后赵庄,开始依靠红薯产业挣钱。

2018年,赵华锐在村里率先成立了小松薯食品有限公司,开始了薯干、冻薯等产品的深加工。今年6月,通过南方一位食品加工企业负责人,赵华锐结识了一位台湾客商,目前正与之洽谈“薯圆”产品生产的合作事项,“环评等手续已经办下来了,未来将增加这条新的生产线。”赵华锐说。

目前,村里已成立了8个合作社、9个家庭农场,都是产业化经营,全村已经形成薯苗培育繁殖、种植储存、加工销售、物流运输一条龙产业。后赵庄村还积极加强与大专院校间合作,其中与德州学院实验室合作的地瓜汁、地瓜酒已经试制成功,即将投入批量生产。

除后赵庄所在的银城街道外,夏津县苏留庄镇、香赵庄镇、新盛店镇、田庄乡等多个乡镇都有较大规模的红薯种植。目前,“夏津红薯”农产品地理标志也正在申请中。

大赛投稿邮箱:

298025213@qq.com

联系方式:

市扶贫开发办 桑冬冬 2681095

德州日报社 屈大鹏 18866090195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 刘振兴  通讯员 邓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