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需要的地方就是最合适的地方,选择了农村教育,就要为农村尽一份力,为孩子们做一点儿事。”这是刘丽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07年大学毕业后,她成为赵虎镇的一名普通农村教师。从家到学校大约有20多公里的路程,为了不耽误工作,刘丽君吃住在学校,一周才回一次家;为了尽快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她在经济并不富裕的条件下购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白天上课,晚上自己加课充电;农村的教学条件比不上城里,她想尽一切办法让村里的孩子享受素质教育的阳光,给他们带来了无数个“第一次”:第一次趣味运动会、第一次图书阅览室、第一次入学照……为了摸清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她几乎每天进行家访。工作第一年,刘丽君家访了100多个家庭,光是笔记就记了厚厚的一摞。
主持人现场读了刘丽君儿子写的一封信
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教育需要教师重点关注。刘丽君在班里设置了一面“心语墙”,为每名学生粘贴了一个心形信封,当她有话想对某个学生说时,就会写一封小小的信件放进那名学生的信封,当学生有话想对她说时,就放在她的信封里。心与心的交流不但解决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的关心和班级的温暖。
“师者为师亦为范”是刘丽君的座右铭,从教15年来,她从未因为个人原因而影响工作。为了赶上第一班公交车,她经常清晨5点就起床赶车,晚上回家时已近8点。有一年下大雪,公交车停运,在离学校还剩3公里处,出租车司机表示道路难走,不再前进,因此刘丽君下车走去学校。由于雪太大,路上很多坑洼的地方被大雪覆盖,她不知道摔了几个跟头。等到了学校,她几乎冻透了,双手通红发抖,衣服也满是泥浆,但当孩子们跑出教室迎接她时,刘丽君瞬间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经过不断探索,刘丽君找到了适合农村学校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刺猬教学法”,即班内成绩较好的学生自觉与成绩较差的学生结对子,考试后针对学生成绩全面总结评估、适当调整,最终实现所有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她的带领下,班级成绩始终名列年级前茅。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榕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