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殿封说节气 · 23日秋分|燕衔余暑去 秋向此时分

自2018年,秋分节气被确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农民在这一天举行各种活动,庆祝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燕衔余暑去 秋向此时分

□朱殿封

“云散飘飖影,雷收震怒声。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典雅悠扬的乐曲《渔舟唱晚》,其音乐情境,恰是云销雨霁的秋分时节。

今年的秋分节气是农历八月初六日(阳历9月22日),“斗指已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划分四季,秋分居于秋季90天正中,平分了秋季。它如春分一样,这一天昼夜时间各为12小时,长短再次相等,阳光几乎直射赤道,之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进入昼短夜长。

古代人很看重秋分节气,早在周朝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祭祀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现在各地遗存的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便是官方或民间祭祀活动的场所。古人崇拜“月神”,祭祀祈求月神降福人间。《明史·礼志三》载:“盖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祭以二至(夏至冬至)。日月次天地,春分阳气方永,秋分阴气向长,故祭以二分(春分秋分),为得阴阳之义。”意为春分、秋分最适合祭日和祭月。《礼记》上说:“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祭日时辰在早上太阳将升之际,祭月则在晚上,故称“朝日夕月”。

秦汉时,设坛祭祀日月已成制度。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度废除春秋祭祀日月之礼,世宗朱厚熜说“日月照临,其功甚大”,又于嘉靖九年恢复祭祀,且规格升级。清朝继承了明朝的祭祀制度,规定祭月为“秋分日酉刻”,酉时相当于下午5点至6点,正是黄昏走向黑夜时分。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和节”条称:“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明清两朝祭祀日月的“日坛”和“月坛”,如今都还屹立在北京城中。由于秋分日常处在农历八月下旬,不一定都有圆月,有可能煞风景,后来人们为了避免祭月而无月,把“祭月”由秋分调到八月十五日。《北京岁华记》说:“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月宫中的嫦娥是位女子,因而在北方许多地区祭月时男子不叩拜,即民谚所说“男不拜月”。

当今,农耕社会延续下来的祭月习俗虽然淡化,但是,农民对农业丰收的向往、追求和喜悦有增无减。农业丰而天下稳。自2018年,秋分节气被确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农民在这一天举行各种活动,庆祝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此时秋高气爽,风和日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千里沃野,遍地生金。看吧,田野里的大豆、玉米、花生、黄烟……相继成熟;树上的鸭梨、苹果、红枣、核桃……黄的黄了,红的红了,坚实的坚实了;栏圈里的牛马猪羊,窝棚里的鸡鸭鹅兔……一头头(匹匹)、一只只,养得油光铮亮,丰乳肥臀;水里鱼肥虾壮,蟹腴螺圆。

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是说惊蛰始雷因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旺盛,阳光衰微,下雨就不再打雷了。“忽忽远枝空,寒虫欲坯户”,“坯”在此是“培”的意思,冬眠的虫子受到寒气驱逐,告别晚秋,进地藏入洞穴,并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防备寒气侵入。秋分后磅礴的雨季离去,雨量减少,天气干燥,河流与湖泊中的水量降低,沼泽与水洼渐渐干涸。

秋分后,“燕衔余暑去,虫唤嫩寒来。”不是候鸟的燕子要同大雁、黄鹂、杜鹃等候鸟一样南迁,燕子吃飞虫,秋去冬来它们面临食物匮乏,只得向温暖的南方迁徙。燕子搬家从来不白天走,也不吵嚷,而是选在明月当空、风轻气爽、夜深人静之时,它们一家家、一群群相约,悄无声息地飞走了。燕子是不忍心惊扰了“房东”,还是担心发生“十八里相送”的依依不舍?不过,“房东”不必伤感,一只燕子平均寿命11年,它记忆力超常,无论迁飞多远,隔着千山万水,也能够在第二年春分时节返回故园。

古人的浪漫情怀常常出乎今人的想象,他们对秋天的景物别有钟情,管农历八月的云叫“巧云”,“秋天来得早,云彩质量好;赶快摘几朵,回家做棉袄。”管八月的风叫“裂叶风”,“挠万物者,莫疾乎风”,秋风吹到树上,伤裂叶片,落木萧萧,提示人们“秋分送霜,催衣添装”。管八月的雨叫“豆花雨”,“里俗以八月雨为豆花雨”,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里说:“八月雨,谓之豆花雨。”元代曲作家白朴的杂剧《梧桐雨》中有“荷花雨翠盖翩翻,豆花雨绿叶萧条”唱词。“豆花初秀雨,散暑空、洗出秋凉”,秋凉花事稀落,而豆花独开,这里的“豆花”,指的是扁豆花,此时只有扁豆一边开花,一边结荚。秋分时节雨水调匀,豆花开得正密,只看豆棚花盛就是丰熟之年,“豆花雨”也是年岁的一道景物哦!

秋分,就像人到中年,走过活泼的少年、青涩的青年,褪去了童稚、焦虑和浮躁,沉淀下来的是成熟与优雅。

(原载于2021年9月24日《德州日报·德周刊》3版柳湖·读书  编辑:孙玉海)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