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德州市委书记张方瑞:城市更友好 青年更有为

阅读提示


德州这座“长期被低估的城市”,要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抢抓机遇、弯道超车,必须更加重视青年力量,充分发挥青年优势


更加重视青年的声音,城市发展、环境设计、政策制定……都要放眼长远、面向未来,满足新时代青年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真正让青年体会到温暖、友好和尊重


德州人热忱、包容、“不排外”,这是每一个外地人来到德州最深的感受,也应成为建设友好型城市、吸引外来年轻人的一大优势

城市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市党代会和市两会明确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有创造力吸引力、年轻人喜欢的城市,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唱主角,让各类人才近悦远来“如鱼得水”。任务目标的提出,为我市城市发展和更新明确了突破口、着力点,也为新时代德州青年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具体指引。


德州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正当其时,十分必要。青年,是引领时代未来的主力军,是一个城市创新和活力的源泉;青年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对青年人才的争夺。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德州这座“长期被低估的城市”,要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抢抓机遇、弯道超车,必须更加重视青年力量,充分发挥青年优势,这就要求我们拿出最大的诚意、最好的环境和最优的服务,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吸引青年、留住青年。


德州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基础良好,切实可行。经过多年积累和奋斗,我市的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十一大优势集成叠加,迸发出强大的生机,四通八达的区位交通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德州、关注德州,双城生活、人才飞地,让青年人可以有更多、更灵活的方式选择德州。近年来,我市的青年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黄金30条”升级版、三年十万大学生兴德计划、德州市大学生实习实践补贴细则等10余项人才政策,真金白银、真抓实干。2021年12月,市县两级青年工作联席会议相继召开,共商青年发展,共谋美好未来;市联席会议提格扩容,由市委、市政府领导担任双召集人,成员单位由12家扩容至34家,凝聚合力,持续发力,为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任重道远,惟有实干。德州的美好未来值得期待,城市的点滴进步令人欣喜,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一、二线城市相比,与省内的济南、青岛等先进地市相比,与广大青年心目中的理想城市、友好城市相比,德州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产业结构不优能级不高、城市功能品质不强、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充分不丰富等问题比较突出,提升城市的创造力吸引力、让年轻人喜欢,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实现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的宏伟目标,需要党委政府、职能部门、群团组织和社会各界,付出巨大而持久的努力,抓住“德州机遇”,讲好“德州故事”,美化“德州印象”,创造“德州幸福”,吸引年轻人奔涌而来,汇集德州力量、青春力量。


从更高的站位上谋划。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发展事业,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是山东落实《规划》的重要举措,也是德州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的具体行动,更是我市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抢抓机遇、走好先手棋的关键一招。应健全完善市县两级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能、细化责任,常态化解决青年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强化协同联动、政策集成和资源供给,凝聚强大合力,打造青年发展生态系统。更加重视青年的声音,城市发展、环境设计、政策制定……都要放眼长远、面向未来,满足新时代青年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真正让青年体会到温暖、友好和尊重。


从更强的力度上推动。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聚焦青年最关心关注的内容,包括就业质量、“双创”活力、住房保障、教育水平、文化服务、健康保障、商业能力、生态水平、社会治理和青年参与等10项重点工作,涉及30余家职能部门,每个部门都不可或缺、都很重要。各职能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职尽责,研究青年特点,搭建发展平台,提供暖心服务。“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吸引青年的关键在于就业岗位和发展平台,根本在于地方的产业形态。目前,德州正以创新为引领,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院引校、招医引药力度,全力在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中国食品名市、特色体育名城、现代物流枢纽城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市上“走在前”,奋力推动“七城同创”,这必将为吸引青年就业创业创造良好条件、搭建广阔舞台。要完善青年服务和支持体系,从住房、医疗、教育、文娱等多个方面提供有力保障,让城市更好地接纳、包容和成就年轻人,让广大青年人才在德州心无旁骛干事创业、心情舒畅安居乐业,让青年和城市相互促进、一起成长、共同发展。


从更广的范围上参与。城市对青年的友好,不仅仅需要政府机关的支持保障,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社会公众的友好和热情,每个人都置身其中。德州因黄河而名,因运河而兴,历史上曾是运河沿线的重要码头和商贸、仓储重镇,是全国重要的商贸城市之一,这也赋予了德州人民厚德包容的优秀品格。德州人热忱、包容、“不排外”,这是每一个外地人来到德州最深的感受,也应成为建设友好型城市、吸引外来年轻人的一大优势。当前,我们正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街小巷整洁有序,碧水蓝天环境优美,市民公众彬彬有礼,德州日益兼具大城市的便捷开放和小城的温情舒适,文明味儿、都市范儿、亲和力越来越强,成为吸引年轻人的新名片。同时,“酒香也怕巷子深”,城市再好也需要宣传,要做好德州的城市形象打造提升、宣传策划,让城市更具“青年范儿”,提升德州的知名度和好感度,让“富强活力幸福美丽”的德州城市形象深入人心。


从更细的服务上融入。当下正值春暖花开,淅淅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的创建,也应以细节打动人,让青年从细微之处感受到真心和真诚;从更细的服务上融入,共青团应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更精准地把握青年的利益诉求,利用与青年广泛联系、天然紧密的优势,常态化全面深入的调研,充分征集青年的意见建议,推动决策和服务的不断优化。建立畅通的诉求表达和问题解决机制,共青团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向党委政府传递青年的所需所求所盼,持续深化“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机制,引导青年有序参与政治,形成广大青年与党委政府、与城市之间的良性互动。贴心服务,做好引人、留人两篇文章。目前,团市委在150所高校建立了“青鸟驿站”(大学生联络站),筹建德州驻外青年工作委员会20余处,广泛联系德州籍在外大学生、青年人才,宣传推介德州的良好环境和人才需求,打造“凤还巢”的有力抓手。针对年轻人工作忙、圈子小、孤独无聊等问题,团组织积极整合、盘活社会资源,开展丰富的青年联谊交友、兴趣社团、素质拓展、职业规划等活动,让青年人找到朋友、找到圈子、找到工作之外的归属感和情感寄托,从而喜欢这个城市,愿意留下来。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秦超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