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北春酒厂诞生在战争年代,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 近日,记者到洛北春集团有限公司采访,谈起洛北春的历史渊源,公司总经理赵圆说。去年9月,洛北春入选第二批德州味品牌授权产品。
烽火硝烟,催生“鲁北第一窖”
抗日战争期间,鲁北地区尚无酒厂,而八路军医院又需要大量酒精。陵县四区(今陵城区滋镇)是冀鲁边区二分区的核心根据地。1940年秋,陵县四区区长戴豪庭根据上级要求,与地下党员教书先生李老师(名字不详),在四区的魏龙江村筹建了一处酒厂。
酒坊设在“堡垒户”靳宝田家里。聘请理合务镇有名的“酒把式”赵长庚任烧锅师傅,时有“伙计”50余人,日产量达1000公斤。产品除保障八路军后方医院需求外,还销往陵县及临邑县的许多地方。
1941年秋,日伪“扫荡”来到酒坊,现场只有留守的伙计刘玉堂一人。鬼子便把他带到了附近据点,严刑拷打,逼问他,这是否是八路的酒精厂。刘玉堂意志刚强,一口咬定就是普通的烧酒作坊,总算保住了酒精厂。经组织营救,几天后,刘玉堂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回到家中。
1944年3月,上百名日伪军,又一次窜到魏龙江村,烧毁了酒坊的房屋数间,并对设施工具大肆破坏。尚未来得及撤走的酒坊“掌柜”老吴,惨遭敌人杀害。上级为安全着想,最后决定将魏龙江酒坊关停。有关人员及部分设施工具,全部撤往陵县二区(神头)境内。
1945年7月,渤海区二地委及专署机关迁往临邑,渤海区二专署更名“洛北专员公署”。“小酒厂”同时迁入临邑县城的苍圣街。1950年5月,洛北专署与沧南专署合并为德州专署后,行政机关迁往德州;但原隶属洛北专署的酒厂仍留在了临邑,即后来的临邑县酿酒厂。新中国成立后,它是鲁北地区最早的白酒企业,主要生产“临邑大曲”。
1965年,从陵县四区土生土长的许志玉(滋镇后许人),调任临邑县委书记。他说,临邑位于历史上古洛水之北,又曾是“洛北专署”所在地,酒厂的产品应带上“洛北”字样。1980年,经许志玉同志提议,“临邑大曲”更名“洛北香”,后更名为“洛北春”。2000年,临邑县酿酒厂改制为“山东洛北春集团有限公司”。产品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著名品牌”“山东名牌产品”“山东地标酒”“山东老字号”等多项殊荣。
推陈出新,酿出“非遗”白酒
悠悠70余载,历代洛北春人励精图治、默默耕耘。洛北春酒从作坊式操作到工业化生产,再到现在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了从一般地方名酒到全国优势品牌的跨越式发展。
集团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不断推陈出新。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大技改投入,提高产品质量。
临邑县是明代著名书法家、诗文家邢侗的故乡。史载邢侗家有一种自酿酒――雪水莲花酒,又名邢侗雪莲酒,迄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此酒汲取白莲花浆的清香,用邢侗园林“泲园”之中“来禽井水”酿造而成。酒色清亮、晶莹透明、清芬绕舌、喉鼻蕴香,被万历皇帝赐名“邢侗贡酒”。
1997年,集团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挖掘整理,传承邢侗1586年古法莲花春曲酿酒技艺,成功酿制出了独一无二的清香型白酒――雪水莲花酒。2020年,“洛北春荷花曲酿造工艺”被列为“全国白酒创新团体标准”。同年,这一技艺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目前,邢侗雪莲酒已成为公司的特色品牌。
绿色酿造,追求口感舒适
“在工艺上,我们坚持坚持绿色、健康的酿造理念,原料天然环保,不使用添加剂。在与其他酒的差异化上,我们追求酒品的口感舒适。”公司副总经理赵洪刚介绍说。
公司坚持低碳生产,不使用燃油机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开展节水工程,降低水资源耗用。冷却用水、洗瓶用水都坚持循环利用,减少废水排放。做好发酵池密封,不使废气外溢。酒糟供给养殖户做饲料,实现再利用。
好粮酿好酒。洛北春公司注重原料来源的一致性和酒品质的稳定性。洛北春独有的雪水莲花酒,以优质高粱、小麦为原料,辅以豌豆、白莲花制曲。为了保证酿酒原料绿色纯天然,公司建设了1000亩的酿酒专用高粱基地,做到原料精选,无农残。
酒好全凭窖池老。洛北春酒厂是鲁北建厂最早的酒企,老窖池的窖泥延用至今,因此被誉为“鲁北第一窖”。在酿造过程中,精细化控制各种技术参数,如蒸馏的气压、温度,出酒的流速,等等。例如,如果出酒的流速快了,酒中的有害成分就挥发不出去,就会影响酒的口感。
俗话说“酒是陈的香”,酿造出来之后还要存储,勾调,才能达到需要的口感。公司在延长发酵期的同时,扩大储存能力,延长储存期。公司建有可贮藏原酒1万余吨的地下酒窖,使每一滴洛北春酒都经由窖藏贮存、吐纳,自然老熟。
德州日报“德农事”新媒体出品
本报记者|宋延涛 通讯员 刘颖 编辑|宋延涛
审核|王育恒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