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记忆|一门三英烈 浩气贯长虹


出身于书香门弟的三兄弟,齐心投身于抗日战场——

一门三英烈  浩气贯长虹


□本报记者  李玉友  本报通讯员  邓吉收


临邑县城南5公里的齐家庄,上世纪出了个大名鼎鼎的北大教授、史学大师邓广铭,其实,邓家更为人称道的是邓广铭的一个哥哥两个弟弟在抗日战争中光荣牺牲,为国尽忠。邓广铭的父亲邓跻堂(1862—1923),是清朝贡生,早年在济南的大户人家教书,后回乡办起乡村小学。邓跻堂夫妇先后生育了6个儿子(老三夭折)。老大邓广铎,老二邓广铭,老四邓广镇,老五邓广键,老六邓广锡,兄弟5人不仅勤奋好学,成绩优异,而且志向远大。其中,邓广铭青年时期就读于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后考入北大。在北大师从胡适、傅斯年、陈寅恪先生,是20世纪中国宋史研究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被誉为“宋史泰斗”“一代宗师”。邓广键,在本县简易师范毕业,1937年随一批流亡教师到重庆任驿站职员,1947年到北京任医学院职员,直至1964年病逝。邓广铎、邓广镇和邓广锡,于1937年至1941年间相继牺牲在抗日战场上。他们的英雄壮举,在齐鲁大地上,谱写下了一曲可歌可泣的“一门三英烈”的光辉篇章。


邓广铎:被汉奸所害的抗日区长


邓广铎

邓广铎幼时读过几年村塾,为分担父母压力,他作为长兄甘心在家务农。1923年父亲邓跻堂去世,20岁的邓广铎更是成了四个弟弟的依靠。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他思想倾向革命,1928年5月,日军在济南制造了“五三惨案”,为了抗日,他加入了国民党。后来,因反对临邑县国民党头目的腐化行为,他被开除出国民党。邓广铎积极支持弟弟们的革命活动。他除了肩负起全家的生活重担,还要供弟弟们上学,经常入不敷出,以至于卖掉牲口,甚至负债累累,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得不把几十亩薄田都典当出去。

全面抗战开始后,他被我临邑县抗日政府任命为二区区长,在县长徐尚武的直接领导下,积极从事抗日斗争。当时区政府所在地是城南清凉店。汉奸于心岭在杜家庄设据点后,曾多次派人诱说他去杜家庄任日伪区长,均被其严词拒绝。于心岭恼羞成怒,怀恨在心,扬言要加害于他。

由于清凉店与日伪据点太近,我抗日区政府只好迁去他村。区政府主要任务是为八路军筹集钱粮和枪支弹药。当时,邓广铎利用亲戚关系为八路军搞到不少粮饷子弹。

1941年9月,他因高烧吐泻,被人送回齐家庄养病。病情稍愈,10月8日,他到1.5公里外的华严寺赶集理发,不料被于心岭部下盯梢。趁他理发之际,几个汉奸一拥而上,用棍棒、榔头将他毒打致死。时年37岁。

邓广铎被害后,于心岭又对他家进行了两次抢劫,扬言要把八路军家属斩草除根。1943年腊月二十九日,于的手下还把他10多岁的大儿子和侄子抓到伪乡公所,后经人打点说情才放人。此后几年,他的家属一直流亡在外,不得安生。


邓广镇:参加黑铁山起义,牺牲于“太河惨案”


邓广镇  摄于1936年


邓广镇,字甫晨。他在本县读完小学后,于1925年考入省立第一师范。当时的第一师范是一个革命气氛很浓厚的学校,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王尽美就曾在这里就读。邓广镇入校后于当年就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入党。在学校里,他积极从事革命宣传活动,和同学高元贵一起组织“进步书籍贩卖部”,秘密售卖由上海寄来的进步书籍。1927年11月,为抵制学校的封建作风,他和王幼平、高元贵等人组织学生进行罢课斗争,后来发展为驱逐反动校长李某的运动,遭到军阀张宗昌的镇压,被开除学籍。这次学潮,尽管有40余名学生被开除,党在学校的革命活动受到重挫,但邓广镇丝毫未丧失斗志,反而愈挫愈勇,他走到哪里就把革命道理宣传到哪里。1928年8月,张宗昌在济南的反动统治被推翻,他和其他同学得以重返学校,继续学习。

1932年,邓广镇从第一师范毕业后,先后在济南东关茂雅坊小学、日照中学、济阳中学和长山中学等校任教。在此期间,他经常编写一些抨击旧社会的文章,发表在上海等地的刊物上,其中有《卖晚报的童子》《砸石子的姑娘》等。他还受组织委托,时常为党组织传递秘密文件和革命书籍。据他的大儿子邓继沛(1928年生)回忆,小时候经常帮父亲偷运文件、宣传品,有时把物品藏在褥套里或驴褡子里。有一次,要从济南向城外带书,邓广镇买了两个薄木盒,底层放书,上层放点心,过检查哨时,他主动打开盒子,请哨兵们吃点心。眼看第一盒快吃光了,他赶快又打开第二盒,哨兵抓了两块就放行了。1934年冬,邓广镇不慎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在北平的邓广铭闻讯后,赶到济南和党组织一块积极营救,才得以出狱。

1937年,邓广镇在长山县中学任教,因校长马耀南倾向共产党,他一边教学一边积极宣传我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省委派刚出监狱的姚仲明,以及从延安来的红军干部廖容标和原在鲁北特委工作的赵明新来到长山中学,在此秘密开办游击训练班,为拉队伍做准备。

1937年12月下旬,日军占领胶济铁路西段,24日,日机轰炸长山县城。姚仲明、廖容标当即率领长山中学60余名师生奔赴原长山、桓台、临淄三县交界处的黑铁山。次日,游击训练班的学员也纷纷赶来。26日,100多名师生、训练班学员、青年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宣布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廖容标任司令,姚仲明任政委,赵明新任政治部主任。

第五军成立后,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打击日寇。1938年1月中旬,他们突袭长山县城,消灭了日军刚刚扶持起来的伪政权和反动武装;而后又在小清河击沉日军巡逻艇一艘、歼敌12人,其中一名旅团长,一名联队长,一名高级参谋,并击沉日军汽艇一艘,给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当头一棒,大长了我抗日军民的志气;后又血战白云山。通过这三次战斗,打出了第五军的军威,慕名参军的越来越多,队伍发展到了6000余人。1938年夏季,第五军被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马耀南任司令,姚仲明任政委,红军将领杨国夫任副司令,鲍辉任政治部主任,全支队约5000余人。同年底,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邓广镇任该支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他经常深入群众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动员群众参军、支前;在部队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文娱活动,用以鼓舞斗志,活跃部队的文化生活。

1939年3月,驻扎在鲁北清河地区的第三支队,奉中共山东分局之命,选派政治部主任鲍辉、特务团团长潘建军、宣传科科长邓广镇等62人前去鲁南“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和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由营长吕乙亭率第四、第七两个连200余人的八路军护送。博山县太河村是途中必经之地。驻守山东的国民党顽固派秦启荣部,在蒋介石“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蛊惑下,急切为反共“建功立业”,伺机袭击我八路军抗日武装。为避免我军途经太河时,与驻守在这儿的秦启荣手下王尚志部引发冲突,鲍辉在我军还未到太河之前,就派人前去王尚志部取得联系,说明意图,王尚志表示可以通过。哪里想到,王尚志将此消息报于秦启荣后,两人背信弃义,暗地设下毒计。

3月30日凌晨,我军270余人自井筒村列一纵队出发,四连做先锋,七连做后卫,中间是受训干部。当队伍到达离太河村约4公里远的同古村时,从太河方向来了四五个骑马的人,便衣短枪,径直拦住去路,自称是王尚志的联络员,要我军停止前进,等待答复。大约过了2个小时后,他们又来传达上司命令,要我军沿着太河村西围墙通过。

太河村南北狭长,周围有一丈多高的石围墙,围墙与淄河之间,是一条三四米宽的通道,我军在中午时分来到村西北角,顺着狭窄通道往南走,就听到围墙上有人不怀好意地吼叫:“老乡啊,太累了,歇息歇息再走吧!”营长吕乙亭果断命令部队“肩枪”,宣传科长邓广镇借机引领大家高唱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呼喊口号:“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并继续前进。当大部分人员走到太河村西门外的围墙下时,一挺挺机关枪突然从围墙上露了出来。占有绝对优势的敌人,居高临下,用猛烈的火力将我军压制在毫无遮挡物的狭窄河滩上,带领尖刀班走在最前面的吕乙亭营长当场中弹牺牲。

在这危急时刻,鲍辉、潘建军及邓广镇仍然采取克制态度,命令部队“不要还枪”,并且向围墙上的敌人高喊:“枪口不要对内!”“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但是正义的呼声不但没有唤醒敌人已经泯灭的良心,敌人反而越发丧心病狂。随后太河村西门大开,村内敌人与南山、北山、西山的敌人从四面向我军包抄过来。四连长许子敬与受训干部孙晓东等果断向东南方向突围,打开一个缺口,率领38人冲出重围,其中包括5名受训人员。没有进入西围墙下的后卫部队20多人,也从河滩上迅速突围出去。除60余人脱险外,鲍辉、潘建军、邓广镇、张林、陈大学、赵华川、徐效礼、张琴书等210名干部、战士都落入敌人的魔掌。

狡诈阴险的王尚志邀功心切,找来叛徒宋雨田、李荫亭,让其从被俘人员中指认八路军干部。邓广镇和鲍辉、潘建军等人面对敌人的引诱威逼、软硬兼施,威武不屈,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地怒斥了宋、李二人叛变革命、背信弃义、破坏抗战的罪行,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气节。最后,敌人黔驴技穷,凶相毕露,为了掩盖其罪行,先是把邓广镇和鲍辉、潘建军3人带走,于当夜押到太河村东门外秘密杀害。邓广镇牺牲时,年仅29岁。其他被俘八路军干部,同样是英勇不屈,誓死不降,后来也被残忍杀害。其余战士,或被遣散,或被杀害。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太河惨案”。

1939年4月上旬,忍无可忍的八路军遵照中共中央“对一切顽固分子的无理进攻,必须以严重态度对待,坚决进行反击,坚决消灭之”的指示精神,组织兵力对王尚志部进行反击,歼王尚志一部。王率其残部南逃,到临朐鹿皋一带躲藏。八路军随后收复了太河村等地。随后,在太河村胜利会师的全体指战员和当地群众在淄河滩上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愤怒声讨秦启荣、王尚志有预谋、有计划地伏击我受训干部和护送部队的滔天罪行,沉痛悼念捐躯烈士,誓为他们报仇雪耻。

“我们生长在长白山下,我们战斗在黑铁山旁,我们的队伍像长白山一样雄壮,我们的意志像黑铁山一样坚强……”邓广镇牺牲后,由他生前作词的《三支队进行曲》在三支队广为传唱,激励战士们踏着烈士的血迹同敌人血战到底。

太河惨案的罪魁祸首最后都没有好下场。1943年秋天,八路军攻打安丘县敌据点,恶贯满盈的秦启荣被八路军复仇的子弹当场击毙;双手沾满八路军指战员鲜血的刽子手王尚志,为逃避八路军的打击投降了日寇,成了彻头彻尾的汉奸,1947年病死,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党和人民没有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1960年初,为纪念“太河惨案”的烈士们,将在太河村修建的金鸡山水库更名为太河水库。1984年6月28日,淄博市人民政府公布,“太河惨案”纪念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8月,淄博市人民政府在太河水库附近,建起一座“太河惨案死难烈士纪念碑”,石碑上面镌刻着邓广镇等死难烈士的名字。


邓广锡:别妻离家杀日寇,英雄血染黄河岸


1937年邓广锡只有22岁。父亲去世后,在几位哥哥的照料下,他读完初级小学,又辗转继续求学,在几位哥哥的影响下,他立下为民族解放献身的宏愿。日寇占领家乡时,新婚燕尔的他参加了一支由青年学生组织起来的抗日队伍。这支队伍只有几十人,手里只有破旧的武器,仅接受了一些简单的军事训练,就走上战场,在临邑县城南清凉店伏击日寇。因缺乏战斗经验,再加上寡不敌众,这一仗伤亡惨重。不久,又在齐河境内的黄河沿岸,同日寇展开了一场遭遇战,邓广锡不幸壮烈牺牲,为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邓广铎、邓广镇、邓广锡兄弟3人,为了民族解放,舍身报国。其浩然正气,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