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哲思丨向曾国藩学励志

□张欢欢

曾国藩说得好:“士人第一要立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有志方能有恒,励志方能笃行。笃行为励志的外在呈现,二者是一体两面、辩证统一的。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对于志向的重要性,王阳明《示弟立志说》中的论述堪称经典:“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濬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志向是人精气神的核心、人的灵魂命脉所在,是树木的根、流水的源。源头被堵了流水就没了,树根不培植则树木就会枯死,人要是没命就会死去,志要是不立则神志不清醒。

志趣是贯穿一个人言行的思想红线,无时不在,无所不在,正所谓“无一息而非立志责志之时,无一事而非立志责志之地”。正因为如此,“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也就是说,立志并非一时一地之事。那么,如何才算是真立志?“正目而视之,无他见也;倾耳而听之,无他闻也,如猫捕鼠,如鸡覆卵,精神心思凝聚融结,而不知有其他,然后此志常立,神气精明,义理昭著”。时时处处被志趣所提携,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否则,就会如《红楼梦》中薛宝钗所说,“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

用中国哲学术语来说,励志为体,笃行为用。一方面,有体方有用,明体方可达用。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励志便是在心上做功夫、在本源上做功夫。“如树之种,但勿助勿忘,只管培植将去,自然日夜滋长,生气日完,枝叶日茂”。根深自然叶茂,本固方能枝荣,志趣坚定自然就会行健不息。反过来,“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壅灌溉,劳苦无成矣”。志向未立的学习与实践,就像是树木没有根而只是培土灌溉,内生原动力缺乏而只是在外因上着力,必定会没有效果。另一方面,“用之为言,即于体之流行而说为用,即于体之显现而说为用”。没有用的呈现,体则为虚体。“工夫所致,即是本体”。笃行方能完成志向,虚悬的本体是没有意义的,空口无行的励志是自欺欺人的。概而言之,即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励志与笃行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志向的高远决定事业格局。离开了志向,无论是对个人、组织还是整个民族,就会如同无舵之舟,随风飘荡,哪一个方向的风对它来说都是逆风;又如无衔之马,恣意狂奔,终究会在筋疲力尽之时停止做无用功。在信息爆炸、诱惑日益增多的现代社会,理想信念就是人的志趣所在,就是“收拾精神,自作主宰”的定海神针。心中有志向,脚下才有力量。

 正所谓“人但有追求,世界亦会让路”。

编辑丨孙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