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在山东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门前,平原县委书记王玉东带队到企业调研,主动扫描平原县优化营商环境“码上监督”二维码,填写服务内容后进入企业。
4月6日,在市纪委监委指导下,平原县纪委监委搭建的“码上监督”智慧平台正式运营。通过反复调研,充分论证,创新实行“一扫两问一评价”运行机制。“一扫”是指干部进入企业时必须扫码;“两问”是指干部自问“我是来为企业服务的吗?”“我为企业服务好了吗?”;“一评价”是指服务结束后第二日,企业负责人通过系统推送的短信链接对服务进行评价打分。用数字化手段对公职人员入企行为进行监督,服务好坏让企业来评判,成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有力抓手。4个多月来,全县营商环境评价指数持续上升。
“如何在体制机制层面对公职人员强化监督?平原县纪委监委在解决营商环境‘清’而不‘亲’问题上探索出一条闭环监督链条,成为一条简易高效、可复制、可推广的优化营商环境新路径。”平原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宋传虎介绍。
企业吹哨,干部报到。服务企业怎能“不迈步”“走过场”?“码上监督”对干部作风实行量化,以往干部不去企业服务,到企业走马观花,现在都行不通了,真正实现服务企业由“你过来”向“我过去”转变,使各级各部门树牢尊商、亲商、爱商、惠商的理念。
目前,平原县已将全县95个部门单位的干部职工,涵盖政府购买服务人员基本信息全部纳入“码上监督”,实现监督对象全覆盖。同时,将全县120家规模以上企业、20家在建企业、398家中小微企业,共计538家企业信息纳入企业数据库,让企业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参与者、监督者和推动者。
“县应急管理局到我们企业进行安全检查时,发现了一处安全隐患,提出了增设红外警示灯、防坠绳建议。目前,这些安全措施已投用,有效避免了安全事故发生。”山东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雷达表示。
平原县纪委监委通过对后台数据整理分析形成公职人员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指数,对干部进行“精准画像”,发现了服务企业“老黄牛”式、“躺平”式和“乱作为”式3类干部。“码上监督”既能发现主动服务、主动干事的优秀干部,也能映照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企业“迎来送往”少了,干部服务更实了。“码上监督”推动公职人员转变以往服务企业走形式、有问题一罚了之的作风,让用心用情帮扶企业,努力提供“店小二”“保姆式”服务,成为平原县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王志强 通讯员|邱楠 嵇磊 编辑|王志强
审核|王志强 终审|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