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胡春华:怀故里


怀 故 里

胡春华

运河千载今乡客,

百岁槐香学子狂。

风发当年书理想,

登高圆梦水流长。




我的故乡——武城县老城镇饮马庄,依偎在运河东岸。我从小喝着运河水长大,运河给了我无限快乐的童年。春天,我和小伙伴去河套踏青,夏天,在碧波荡漾的河中游泳,秋天,随长辈们到岸边钓鱼,冬天,在结着厚冰的河面上滑冰……如今,虽然在外工作几十年,但对家乡那段大运河的情怀依然没有改变!夜晚,运河常常进入我的梦乡,我忘情地投入到她的怀抱,听她诉说经年往事。

运河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运河岸边的人民勤劳智慧,创造出一个个奇迹。运河水清柔绵甜,用它精心酿造的武城古贝春酒,醇香甘洌,享誉海内外。运河岸边形成了特有的经济带,沿河公路两侧,工厂林立,以棉花加工、神龙地毯、玻璃钢制造业为主的特色经济,为武城经济的腾飞做着积极的贡献。

古老的大运河,钟灵毓秀,蜿蜒千余里。运河岸边的美丽传说,至今萦绕在脑海。她,婉约了岁月,羽化了我的心灵。

一口老井

在故乡村后的大湾北岸,有一口老井,它比村民的宅基低大约3米。老井井口直径约有1米,井口与水面成倾斜状,是一口斜井,自下而上由蓝砖砌成,水面距井口很浅,井水甘甜,村里老人们说,井的水脉与运河相通。记得儿时每天早上,井边聚满了来这里排队打水的村民。他们娴熟、潇洒地悠着绳子,然后手一松、一提,随即一桶清凉甘洌的井水露出井口。这口井养育着全村2000多口人。

相传西汉末年,时任大司马的刘秀被王莽追杀,一路奔袭,来到此地,人马困顿,舌干唇焦。此时,刘秀发现有一口井,井水虽浅,但因为没有取水的工具,喝不着水而干着急。刘秀情急之下,俯下身子,双手扳着井沿,声嘶力竭一声长吼:“斜!”话音刚落,井神奇地倾斜了。井水缓缓涨到井口,人和坐骑酣畅淋漓地痛饮一气。后来,刘秀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把“中兴之君”和“定鼎之君”两个称号同时收入囊中的东汉开国皇帝,谥号光武帝。人们由此就称村子为饮马庄,村名一直沿用至今。

1966年邢台大地震,村中地表出现一条裂纹,为防止灾害发生,上级派解放军值守。经上级批准,此后村民修房盖屋都在村南一公里处修建,一直到1974年整个村庄搬迁完毕。现在,那口老井已不复存在,但它的荣耀历史和对百姓的养育之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关公庙和大神庙

老斜井的北侧有座关公庙,庙内供奉着关老爷的塑像。每到春节,村民们络绎不绝,来关公庙上香叩拜,祈祥纳福。百姓崇尚关公的义气云天、忠贞不贰,谁家遇到困难也会有求关老爷,比如大旱之年求雨、新婚夫妇祈求生育、消灾祛病、家庭和睦等等。被村民奉为发财致富、招财进宝、平安吉祥的保护神。当然,在那匪顽横行、外寇入侵的年代,只有共产党才是人民的保护神,解放后,人民终于当家做主,大神庙逐渐拆除。

大神庙位于村中央,大门朝北,分南北两个大殿,另有东房六间。南大殿是财神殿,里面供奉着财神塑像。北大殿为大神殿,大殿正中是站立的神像,高大神圣。两侧各路神像伴其左右。每年的除夕这天,村民自发做一套大红袍给财神穿上,各路神仙披挂红绸。东房是和尚的住所,最后居住在这里的两位和尚,一个叫信广、一个叫真明。平时两人在大庙院南种点地,一到节日就到各家去化缘。年初一村民分批去拜财神和各路神仙,一排排站定后,随着和尚的喊声,人们跪下分别给财神和各路神仙叩拜。

院的中央偏北有一棵文化果树(村民习惯叫法),树身有一搂粗,树冠直径有20平方米。枝繁叶茂,春天开出满树的白花,芳香馥郁,秋后结出丰硕的果实,供村民们享用。

解放后,南北大殿的神仙移出,填埋在庙西南角的大湾里,改造成学校。1974年全村全部搬迁后,大神庙也被拆除了。那棵大树周围留有大土台,当时县里有关部门也参与保护,因缺水两三年后该树枯竭。

七里亭

运河大堤的拐角处叫七里亭,位于村西头。运河由南及此直转向西形成一个直角,经过历年河水冲刷,水流回翻,在此形成一个潭坑,与大堤直上直下深不可测。传说潭底住着一只巨大的乌龟,是它的窝,又称作老鼋坑。记得小时候小孩不听话,大人就会说:不听话就把你扔到老鼋坑里去,喂乌龟。小时候来这里玩耍,心里总有些胆怯。

1940年左右,运河发大水,水面与大堤基本持平。七里亭一旦决口大水就会漫过村庄,威胁百姓的生命财产,全村男劳力全部在大堤上值守防洪。这次洪水传说是白龙王发怒,为安抚白龙王,村里还请来戏班,在七里亭大堤上搭台唱戏,有村民找来一条小白蛇供上,家家妇女做好馒头、面人、蛤蟆、糕点等各种各样的面食,点香烧纸供奉,以祈求平安,几天后洪水退却。

解放后,为防洪,河道西移取直,从此七里亭就形成一潭死水,但七里亭老鼋坑至今还在。

长堤烟柳两岸情深

巍巍运河大堤,高出平地五六米,似长龙腾飞,气势壮观。

大堤两侧种植着清一色柳树,有的树半米多粗,它们日夜守护着大堤,是运河最忠诚的守护神。春天来临,远远望去,长堤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柳绿新发,柳丝随风摇曳,似少女飘柔长发,楚楚动人;树冠繁茂葱茏,微微点头致意,仿佛在向人们诉说千年的往事。放学以后,小伙伴们不回家,直接跑到大堤上去赏柳,折下柳枝做成柳笛。直到现在,那清脆的柳笛声还时时在耳畔回荡。

由于辖区变革,后来运河两岸的武城、故城分属山东、河北两省,但两岸人民依旧亲如一家。

上世纪60年代末,运河再发洪水,西岸大堤决口,河北许多百姓来到沿河东岸的村庄避难。村民腾出房屋供难民居住,吃住在一起,共渡难关,悠悠情深。当时我家也住了一户来自西岸的人家,不是一家胜似一家。

运河两岸有许多同名的村庄,同祖同宗,在我村西南角有个姜圈称东姜圈,河西岸也有个姜圈称西姜圈。每年春节,运河渡口格外繁忙,两岸互相探亲的人络绎不绝。

京杭大运河,悠悠千余载,飘零落叶几多愁?历经风雨,流经岁月几多事?碧波荡漾,涛声依旧几多情?离乡卅载,相思苦中几多梦?

大运河武城段——我梦想起飞的摇篮!那里,有我可爱的故乡;那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运河潺潺碧水,滋润我长大成人,她是我一生难以割舍的情怀!

运河,我的母亲河!


作者简介胡春华,武城人。1963年2月生。德州富遨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山东省诗词学会会员;德州市诗词协会副会长;德州市陵城区作家协会全委委员。曾在《中华诗词》、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增刊、《历山诗刊》、山东老干部《诗坛》、《诗选刊》、《燕赵诗词》、《华夏诗联诗画》、《奉天诗刊》、《陵城文艺》发表作品多篇。2019年10月,作品《冬游科技大棚》在《老干部杂志社》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离退休干部诗词大赛”中,荣获优秀奖。2021年,作品《鹧鸪天•吉祥社区》在山东诗词学会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诗词大赛中获三等奖。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