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王建成:动手动脑美景入心



动手动脑美景入心

文/图 王建成


旅行最大的乐趣是看到了“差异”,看到了自己不熟悉的东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人把旅游当做生活的一部分,在身体、时间、资金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时常走出家门,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愉悦心情,舒缓压力,增长知识,丰富人生。但有时谈起旅游感受时,有的朋友说,去的地方不少,看的景点也不少,时间一长啥也记不清了,为“回来啥也不知道”而苦恼。这些年我每年坚持走出去转转看看,观赏秀丽景色的同时,通过多动手脑等手段,逐步积累了一些“留住美景”的小窍门,让美景常“看”常新。

多动脑筋。出发前尽量做足准备,如对目的地做些攻略,规划好行程。对要观看的景点特别是重要景点先“预习”一遍,大致有个印象;实地参观时可再对照一下攻略。如我在参观南京“总统府”时,幸亏现场对照了攻略,发现有个虽然重要但比较隐蔽的景点还没有看到,便在工作人员指引下补上了这个缺憾。返回家中再及时“复习”一遍攻略,过一遍“电影”,增强记忆。重要景点特别是有厚重人文历史的景点,最好请人讲解,比如像“故宫博物院”“布达拉宫”“曲阜三孔”等景点,内容非常丰富,甚至一个房间、一座亭子,都可能发生过非常有趣的故事。前几年我在参观内蒙古一个王府时,有个“将军醉卧处”,据说是一个将军来府时喝高了,没进房间便在院子里酣睡了,这个点就在院里一个拐角处,不是导游引领还真不易看到。

多拍照片。现在出门手机是必带工具,拍照十分方便。在参观过程中,优美的景色和有意义的景点可多拍些照片,除此,一定在景区“标志物”前留个影。有的景点说明词或室内展览,内容比较多,时间限制不可能仔细看完,可用手机先拍下来,待有空时再细心学习。每次旅行选择一张有代表性的照片,存放在手机“图库”里,建一个“游踪留影”文件夹,便于随时查看,其余照片导进电脑里,建个专门文件夹,注上“景点、时间”等,便于以后查找。

带点纪念品。人们的旅行有时往往会把情感寄托在一些物件上。大的景点一般都有售卖与景点有关的文创产品,可适当带点回来。这些年我带回了许多形态各异的石头,如在海南岛临高县参观“解放海南岛纪念馆”时,我精心拣拾了一块石头,回来后用记号笔工整的写上“解放海南岛渡海登陆点1950.4.17”,同时注上“2022.2.22参观”字样,摆放在木架上。这些年带回的还有“西沙石”“藏石”“疆石”“泰国石”等,把这些石头按照年限摆放在书房的飘窗上,闲时经常欣赏观看,景点的情景自然会浮现在眼前。在绍兴参观“鲁迅故居”时,我买了一块有“三味书屋”字样的玻璃镇尺,参观“井冈山景区”时,买了一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木镇尺。另外,景点往往会有介绍景点或与本地有关的书籍,有合适的我会毫不犹豫地买上一本,在扉页写上购买地点、时间等,有时间时仔细阅读,深化对景点的认识。如在徐州游览时我便买了本《徐州访古》,一书便知晓徐州全部历史。

写点东西。不少人有写游记的习惯,把游览景点的概况、特点等记录下来,再配上照片效果就更好。如果有兴趣也可以整理成文字,或者保存起来,或者发给相关媒体刊用,让更多人分享。如在东营参观了黄河入海口后,我写了《黄河口遐想》,观赏过西沙群岛的神秘后,写了《西沙,我可爱的家乡》,去年八月份完成祖国东西南北四极的游览后,我回顾几年的游历,写了《壮哉,祖国四极》,今年四月参观了《扬州八怪纪念馆》返回后,我阅读了《德州明清仕宦家族》《德州卢氏家族研究》等书籍和文章,撰写了《卢见曾与扬州文人的故事》的散文。整理这些文字时往往需要查阅大量资料,这个过程也是回顾学习的过程,加深记忆的过程。

通过这些动手动脑的活动,可以让旅游变无记忆为有记忆,使看过的景点印象深刻,常忆常新,保留在心中。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