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碗地瓜粥
□孔令成
2015年入冬后的一天,我的手机“叮铃铃”地响了起来,呀!原来是在私立学校时的老同事李老师,我一下子想起当年在他家喝地瓜粥的情景,心里特别激动。李老师和我已多年没联系,一问,才知道这次他带母亲从老家德州来北京看病,已经到北京南站,人生地不熟,希望我给他领领路。我赶忙说:“在原地等着我,我马上就到。”放下电话,我立即去乘地铁,往南站赶去。路上,又想起昔日在李老师家喝地瓜粥的情景。

那是十几年前的一个冬天,这一天,阴沉沉的天上飘起了雪花,像一个匆匆回家的孩子,迈着轻盈的脚步,临近傍晚时,路上的雪已积得很深,又刮起了凛冽的寒风。我那时在一所私立学校当主任快半年了。放学后,看着校园里的积雪,想着那50多华里的回家路,心想,回不了家了。学校一般是两周放一次假,谁知这个放假的周末却赶上下大雪。办公室里还有几位老师没有走,管后勤的李老师忙着检查门窗关好没有,我说:“雪下大了,你们都赶快回家吧。”几个老师应着,匆匆离开了,张老师和王老师临走时不约而同地回过头来惊讶地说:“主任,这么大的雪,你回不去了,要不,到我家吃饭吧?”我赶忙道谢说:“不了,不了,我宿舍里有做饭的东西。”一向不善言辞的李老师抬头看看我,脸红了一下,想说什么又没有说,就匆匆离开了。
处理完工作,我回到宿舍,拨开蜂窝煤炉,做上锅,准备下一碗荷包蛋面条。炉火旺起来,锅里的水开始沸腾,刚要下面条,突然有人敲门。开门一瞧,是李老师,我疑惑地问:“有事?”李老师红着脸说:“主任,我想请您去我家吃饭。”
我一听就笑了,摆着手说:“不了,李老师,谢谢你。”李老师一把抓住我的手腕,有些着急地说:“主任,我家就在对面,不远,我娘已经做好饭啦,你如果不去,就是瞧不起我!”看着李老师着急的样子,又觉得从来不会巧言花语的他话说到这个份上,添麻烦也得去,好吧,恭敬不如从命了。
小李的母亲是个热心肠,炒了两个菜,准备了一瓶老白干。说话间,了解到他的一些家庭境况:父亲一年前去世了,全靠母亲卖地瓜和李老师微薄的工资维持生计……吃饭的时候,李母有些歉意地对我说:“他孔主任,家里没有什么好吃的,我给你们熬了地瓜粥,玉米面和地瓜都是自家地里种出来的,天冷,喝碗地瓜粥,暖和暖和吧!你离家远,我们这里就是你的家,一定不要见外呀!” 李母的一席话说的我心里热乎乎的。我和李老师一边聊天,一边吃菜喝酒。吃饭时,暖暖和和地喝了一碗地瓜粥。玉米面的香和地瓜的甜融合在一起,喝在口里甚是舒服,流进胃里,煞是温暖。
这碗地瓜粥我一直记忆尤深,质朴的温情永生难忘。
南站很快到了。见面时,那种亲切感自不必说。看着李母尽管面容有些消瘦憔悴,但还是那么慈祥。已近中午,我带他们母子二人在附近饭店吃了饭,下午,我和李老师带着李母去了医院,办理了住院手续。不久,经过精心治疗,李母的病很快康复。出院的那天,我去送行,李老师百般表示谢意,李母握着我的手说:“这些天多亏你,跑前跑后的帮忙,回家的时候,到我家做客,我给你做好吃的。”我说:“伯母,再去做客,我还要喝地瓜粥。”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生活就是这样,当别人真情待你时,同时,也会在你心里埋下了一颗感恩的种子。
作者简介:孔令成,武城县人,中学语文教师,喜欢写散文、随笔,作品结集为《旧事前尘》。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