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孔令成:那年找蝉蜕



那年找蝉蜕

□孔令成

小时候,我经常想:如果家里能给我五毛钱该多好呀!那时候,五毛钱可以买到什么呢?在农村大集上,可以花两分钱买一个冰棍,三分钱买一支糖葫芦,五分钱喝一碗凉粉,一毛钱买一大把冰糖。吃了这么多好东西,还可以剩下三毛钱存在兜里。心里照样觉得踏踏实实的,仍然觉得是一个有钱人。

但这种奢望似乎离我很遥远。那时候,家里很穷,几乎连油盐酱醋的钱都拿不出来。

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同学有一个漂亮的文具盒,就跑回家向母亲讨要。母亲没有说什么,拉我到了村里的代销点里,她是想给我赊欠一个。可那个代销员头摇得像拨浪鼓。没办法,母亲无奈地把我搂在怀里,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懂事地依偎在母亲怀里,心想,我要挣钱!

春天,我去刨茅根,卖到生产队里;我去剜野菜喂家里的猪。夏天的一个中午,我在同学那里获得了一个惊人的信息,蝉蜕可以卖钱。据说它是一味中药,县城药店里在收购,而且价格不菲,我真是喜出望外。我对母亲说出了找蝉蜕的想法,母亲沉吟片刻同意了:“行倒是行,可是要注意安全。”

蝉蜕就是蝉的壳,我们那里叫蛣蟟爬皮。每年夏天的傍晚,蝉从土里钻出来,爬到附近的树干上,或者其他植物上,静静地脱下皮,就变成了知了。这皮就是蝉蜕。蝉蜕附着在植物的枝干上,高低不同。低的伸手摘下,放进篮子里;稍高的用长竹竿轻轻一拨,它就会飘下来;很高的要爬到树半腰,再借助竹竿捅下来。找蝉蜕是个辛苦活,要仰着头到处搜寻,经常弄得脖子酸酸的。更难耐的是天气,炎热的太阳,燥热的空气,会把你烘晒得晕头转向,弄不好有中暑的危险。

我如一个搜寻猎物的猎人,不时地捕捉着蝉蜕的影子,一路走,一路寻,不放过任何一棵树。“嘿,那里一个!” 发现一次,我就兴奋一次。燥热紧紧地缠绕着我,阳光如火苗般狠狠地舔舐着皮肤,热气铆足了劲地往身体里面钻。

因为不能耽误下午上学,中午只能干一小会;傍晚时间也很短,因为很快就黑天。周末的时间最宽裕,做完作业挎上篮子,拿着竹竿出发。从村东找到村西,村南找到村北。从早晨找到正午,从下午找到天黑。有时候还会到更远的野地里,丛林里。崴过脚,划破过肚皮。有一次,只顾往上看,不小心掉进土粪坑里,弄了一身臭粪。

蝉蜕虽然在夏天到处可见,可是要想积少成多也不是一件容易事。蝉蜕薄如纸,轻如絮,看着一大堆,称起来没有分量。而且它是有季节的,蝉的盛期一过,蝉蜕量会剧减。再说,村里找蝉蜕的孩子也不少,竞争力还是蛮大的,所以我不敢放过任何一丝闲暇。

那一年夏天,我一共找了1公斤多蝉蜕,卖了30多块钱。我把钱交给了母亲,母亲给我买了一个漂亮的文具盒,一本正经地说:“孩子,这些钱是你挣来的,娘给你放着,全用在你自己身上。”我兴奋地说:“娘,我给您买好吃的,过年的时候,我给我爹买酒喝。”母亲紧紧地搂着我。

从那一年开始,我年年坚持找蝉蜕,直到初中毕业。每每想起这段经历,有时我就想:最难的时候,也不要紧锁眉头,只要肯想办法,不怕受累吃苦,必定会有收获。

作者简介:孔令成,武城县人,中学语文教师,喜欢写散文、随笔,作品结集为《旧事前尘》。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