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德州两会热点聚焦⑤| 培强产业龙头 打造食品名市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推进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规划建设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农业全产业链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百姓餐桌。我市以食品名市创建为抓手,优化产业布局,集聚要素,集群发展,打造更多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提高农产品产出效益。

建园区 搭平台

我市聚力打造食品名市,着力在强链、延链、展链上攻坚突破,倾力培植千亿级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攻坚薄弱环节,建园区、搭平台、聚合力。

“产业层次偏低多以初加工为主、产业链延伸不够、产品附加值不高、龙头企业不强、带动能力弱是我市农产品加工产业的短板。我们要着力建园区、搭平台,围绕做强主导产业、做优特色产业,精准招引一批建链、补链、强链、扩链项目,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副处级干部韩立军说。

食品产业是乐陵市的优势主导产业,该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依托星光食品(国际)产业园推动农副产品深加工精深发展,到2025年,力争形成300亿级产业集群,打造服务京津冀、面向全国的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目前,星光食品(国际)产业园规划和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产业集聚初具规模,新落地项目超30亿元。“今年,我们把建设食品名市写进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抓好项目建设,积极发展‘中央厨房’等食品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在此基础上,着力放大园区引领带动效应,鼓励各乡镇围绕食品产业园配套,因地制宜发展果、蔬、畜、渔等特色农业园区,形成‘一镇一园、一镇多园、产业联动’立体格局。”市人大代表,乐陵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峰说。

打造食品名市,德州市规划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市级按照“全国一流、世界领先”的发展定位,建设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县级按照“一县一园”分类推进特色创建,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形成产业集群方阵。

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落户平原县,规划占地1.1万亩,总投资500亿元。市人大代表、平原县委书记王玉东说:“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是平原县的核心产业,我们将攻坚克难,举全县之力推进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早开工,以项目落户为契机,千方百计做大农产品深加工总量、做强增量、做优质量,构建从田间到舌尖、从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体系。”

韩立军说:“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是我市打造食品名市的重要抓手。依托产业园,我市将探索食品产业发展新模式,打造创新能力一流、产业链条完善、辐射带动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食品小镇’和中国农业食品产业发展先行区、样板区。同时,突出产业特色、要素集聚、质量效益、辐射带动,全力打造一批高标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集聚 ‘强磁场’。”

培龙头 强加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禹王、谷神、福洋、双汇、发达、中椒英潮等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舞动产业化,关键抓龙头,龙头带动产业全链条发展。对此,市人大代表、中椒英潮辣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谭英潮深有体会。他说:“以辣椒制品为核心,公司形成了‘研发、育种、种植、精深加工、仓储、物流、销售、服务’八位一体的全产业链,成为中国辣椒全产业链的领航者,提高了德州辣椒产业的影响力、品牌竞争力和行业主导权。”

特色产业乡镇在引育农业龙头企业方面优势突出。市人大代表、齐河县祝阿镇党委书记滕志刚说:“龙头企业的强弱,决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抓龙头企业,我们将在招大引强、培强培壮上下功夫,围绕市场需求,立足本镇资源优势,加快对农产品种养产业的培植和生产基地的开发建设。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力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有效衔接,促进村集体经济增产增收,提高农户收益。”

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依托功能糖、大豆蛋白等优势产业,我市企业一方面强化自身创新能力建设;另一方面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扎实开展玉米、大豆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积极开发营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市政协委员、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财务中心经理温文秀说:“一直以来,保龄宝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企业不断完善以自主创新、产学研联合创新、集成创新、科研孵化、专利成果转化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聚焦人才、技术、市场,建成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运行的平台化技术创新机制。”

随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我市龙头企业涉及行业逐步拓宽,产业集聚趋势明显。基本形成以禹城保龄宝、百龙创园为龙头的功能糖产业,以百枣纲目、德润为龙头的枣产业,以乐陵飞达为龙头的调味品产业,以夏津发达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产业,以平原福洋为龙头的玉米深加工产业,以武城英潮为龙头的辣椒产业等10余个特色产业集群。

壮大农产品加工产业,下一步,我市如何发力?韩立军说:“坚持本地育、外地引有机结合,每个县市区每年至少培育、引进2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全市每年培育、引进20家以上。依托粮食、果蔬、畜禽等特色产业资源,新创建1至 2个百亿级、千亿级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提质量 打品牌

品牌是打开京津高端市场的“金钥匙”,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德州需要从“有品牌”向“名品牌”转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80个”。

我市有诸多优势农产品,却缺乏在全省、全国有规模、上档次、叫得响的品牌,必须破解有优品无名牌的尴尬。如何破解?韩立军表示,要做大做强品牌,让品牌叫得响,使其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同时依托“德州味”区域公用品牌,抱团闯市场。

德州扒鸡、乐陵金丝小枣、杨安镇调味品、保店驴肉、武城辣椒……这些 “德州味”农产品质量过硬,又有政府公信力背书,在市场上实现优质优价。我市先后吸纳三批“德州味”授权企业,已累计授权75家。

“品牌在消费者的心中占据特殊位置,当人们需要一种产品时,会首先想到某个特定品牌,这个品牌才算做成功。” 市政协委员、宁津和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超说。公司生产的“艾鲜”鲜鸡蛋是 “食安山东”最信赖食品品牌,获第三届北京国际优质农产品展示交易会“金奖”,进入大润发、家家悦、永辉等大型商超。“今后,我们会继续强化品牌建设,增强产业链抗风险能力,发展蛋鸡养殖基地,扩大销售区域,以品牌赢市场。”周超说。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我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以“德州味”企业监管为例,全市搭建起农产品品牌授权监管服务平台,实现 “德州味”授权企业平台入驻率100%,“德州味”授牌产品实现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到包装流通等全流程追溯,所有产品带标上市,实现源头防伪、去向可查、责任可追。

禹城是德州首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谈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市人大代表、禹城市检验检测中心技术员肖兆玲说:“近年来,禹城市围绕农业投入品监管、标准化生产、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监管体系建设、制度机制创新等8个方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突出了责任落实、全程监管、能力提升、社会共治。建立健全监管、检测、执法、追溯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四大体系,完善了市、乡、村三级监管网络,确保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安全放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邓静 通讯员|王玉磊 张梓琪 
编辑|高红岩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