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攻坚进行时 | 擦亮“信用德州”城市名片


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舒心就医”大数据云平台系统。 李颜颜 摄

自启动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我市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深化政府、社会、市场全领域信用应用,全方位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体制机制,高标准打造“信用德州”品牌,城市信用综合指数排名保持全国前列。

以改革思维建设信用体系

全方位夯实信用根基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是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参与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的,不乏深圳、济南等综合经济实力强的城市,但我市仍取得亮眼成绩:12项基础指标全部达标、评分指标得分100.91分(总分110分),第一轮国家评审顺利通过。

“我们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推动信用城市建设,通过构建信用制度框架、搭建信用支撑平台等具体措施,不断健全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王大山说。

我市成立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

自2015年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来,先后制定出台《德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德州市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等相关制度和文件90余项。建成“一网四库一平台”信用支撑体系。“信用德州”官方网站作为公共信用信息公示、信用政策法规发布、信用成果经验宣传的主阵地,累计访问量超过3500万人次;为全市自然人、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及重点人员建起基础信用库;搭建起可提供信用核查、信用修复等服务的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目前,已累计归集各类信用信息3亿余条。

印发《德州市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实施方案》,开发完成“德州市双公示信息报送、公示系统”,实现市县数据标准化报送和数据提报、公示的一体化、同步化。目前,已经归集公示信息145余万条,数据数量和质量均居山东省前列。

以创新思维拓展信用应用

全领域推进便民惠企

3月23日,在宁津县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市民李建因近期血压不稳定前来就诊。在导医帮助下,他通过手机签约成为“舒心就医”用户,有了800元就医信用额度。“先看病后付费,不用担心为就医卡充钱反复排队了。”李建不住地夸赞。

“凡是参保职工凭德州市个人信用积分‘明德分’,可获得一定就医信用额度。挂号、化验、取药等医疗费用的个人现金支付部分,可先从信用额度中扣除。”宁津县人民医院信息科主任杜新利介绍,在就诊结束72小时内通过手机完成支付即可,大大缩短了患者排队付费、窗口报销等时间。

信用产品创新和应用已成为我市城市信用体系建设的有力抓手,“舒心就医”模式正是我市“信用+”模式在社会领域应用的有效探索。“对按时履约付费的个人以增加就医信用额度进行激励,反之将暂停个人使用信用就医,并记入其诚信记录作为惩戒。”市发改委信用管理科科长李佳林介绍。

我市加快信用在行政领域应用,全面建立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信用档案,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开发政务诚信子系统,为全市政府机关和公职人员建立信用档案。积极为全市各部门、各行业提供各场景信用核查服务,目前已为市县两级行政审批服务系统提供“嵌入式”信用核查前置查询服务,累计实现查询430余万人次。

开展市级信用红名单认定,把在抗击疫情中作出突出贡献的42名援鄂医务人员和100名“诚信之星”列入红名单。

创新推出“信易贷”服务模式,搭建德州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发布了以信用为担保的“信e贷”“普惠小微信用贷”等多类型信用贷款业务。截至目前,该平台已进驻金融服务机构47家,发布金融产品121个,完成企业融资68笔,累计融资77.63亿元。

以系统思维加强信用监管

全维度激发主体活力

“李女士,由于您信誉良好,符合‘信易批’优惠政策,签订承诺书即可申办业务。”3月17日,夏津县财牛百货副食超市负责人李迎雪在该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办理业务时,体会到了“诚信”带来的好处。仅用半小时,她就拿到了食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信易批”是去年5月我市推出的“信用+审批”极简办事信用应用场景,至今已有3万余企业和群众享受到这一极简审批服务,审批类事项当日办结率达到97.6%,便民服务事项即时办结率达到100%。

办证“门槛”降低,激发了市场活力,但如何保障市场公平健康有序发展?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创新推出“失信制约人”管理办法,建立起“批前信用核验、批中信用核查、事后信用监管”工作机制。“承诺核验时若发现存在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隐瞒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材料、容缺不补、承诺不实等问题的申请人将被纳入失信制约人库管理。”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对接京津冀工作科科长田伟介绍,轻微失信主体有6个月观察期,观察期内无新增失信认定的,便可继续享受信用审批服务,从而实现失信主体信用修复。

我市以加强信用监管为着力点,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跨部门、全市域的协同监管格局已初步形成。

建成信用联合奖惩系统,将国家共享的40余万名失信被执行人、1354例严重违法失信企业、7000多家重大税收违法企业、16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失信主体、274家安全生产失信主体、5000多家海关严重失信主体列入联合惩戒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自2018年底系统上线以来,累计实现查询67306人次,实施联合激励4121人次、联合惩戒208人次。

扎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市市场监管局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作为创新监管方式、强化信用监管的有力抓手,出台《企业信用风险差异化监管实施意见》,充分发挥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在一般检查领域中的运用,对信用风险低的企业降低抽查比例,对信用风险高的企业抽查比例提高至100%。

以开放思维建设诚信文化

全景式营造诚信氛围

3月11日,一场线上剧本研讨会在德州与宁津同时召开,两地电影主创人员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交流,围绕《用一生去爱》(暂名)剧本创作中的情节设计和细节提出自己的看法。

据悉,这是我市第10部社会信用题材电影短片,讲述了德州“诚信之星”——宁津县柏源鸡胗总店老板谢金虎,坚持在7年时间里,自费25.5万元,不间断为环卫工人免费提供早餐的感人事迹。这也是我市第二次将“诚信之星”的故事搬上银幕。

政府牵头抓总,更须社会共同参与。我市一直把信用宣传作为深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用诚实守信的榜样典型鼓舞群众,唱响信用宣传“好声音”。

2020年5月,我市启动信用题材微电影、微视频作品征集活动和优秀微电影剧本评选活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知名作家踊跃投稿、影视机构主动参评,催生出一批反映“信用德州”的优秀作品。同时,发挥人才聚集和产业发展优势,以电影短片的艺术形式广泛宣传诚信典型人物、事迹,先后拍摄制作了《老杨的盛夏》《以爱之名》等一系列信用题材电影短片。

为褒扬诚信行为,倡导诚信理念,我市先后开展了德州市“诚信之星”“诚信单位”“诚信示范街区”“诚信经营示范店”等评选活动,选树了一大批先进典型,掀起“珍爱信用、共建共享”的热潮。

王大山表示,德州今后将继续真抓实干,善作善成,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营造优良营商环境,擦亮“信用德州”品牌,让“信用德州”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软实力。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 | 石秀秀 通讯员 | 李禄超 林晓 编辑 | 秦超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