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清晨,走进禹兴街道姜庄村红芽姜种植基地,新姜特有的香味扑鼻而来,村民正忙着挖姜、去泥、剪枝、装筐、搬运,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今年的姜长势特别好,个头饱满,一大早就有客商在地头等着收哩!”忙着指挥装车的田光,脸上满是藏不住的笑意。今年42岁的他,既是姜庄村党支部书记,也是禹青红芽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谁能想到,这位如今的“生姜书记”,曾在建筑行业打拼20余年,是远近闻名的项目经理。

姜庄村土壤肥沃、气候温润,适宜根茎类作物生长。但长期以来,村民多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为主,增收渠道单一。2021年,怀揣着“让乡亲们富起来”的心愿,田光毅然返乡,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为破解村民增收难题,禹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与姜庄村“两委”拧成一股绳,多次召开村民座谈会,走村入户倾听民意、问计于民。田光更是先后奔赴山东寿光、安丘、青州及云南等地,实地考察特色种植项目。结合本村土壤条件、气候特点及市场需求,经过反复论证比对,最终确定引进云南的红芽姜品种,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带动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产业。


“红芽姜是生姜中的一种优质品种,嫩芽呈鲜红色,纤维细、辣味适中,还耐储存运输,广受市场青睐。”田光介绍,种植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为啃下这块“硬骨头”,他邀请有着多年红芽姜种植经验的禹城老乡昝士涛加入,负责全程技术指导。从选种育苗、整地施肥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昝士涛手把手向村民传授技艺;田光也跟着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很快掌握了红芽姜的生长习性和管理要点,成为名副其实的“种姜能手”。

2022年,姜庄村首次试种11亩红芽姜便喜获丰收,亩产达5000多公斤,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试种成功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参与热情高涨。去年,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共流转土地32亩;今年,种植面积进一步拓展至170余亩。据测算,今年红芽姜亩产可达6000公斤,按每公斤6元至8元的批发价计算,亩均收益超3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如今,姜庄村的红芽姜凭借过硬品质,已成为佳农、胖东来、盒马鲜生等全国知名连锁商超的稳定供应商,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产业发展不仅鼓起村民的“钱袋子”,还为大家提供就近就业的好机会。“在家门口种姜,每月能挣4000元,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孩子!”正在田间采收的村民田娥说。据统计,合作社内共有固定员工10余人,在采收期能带动70余人就近就业,每年仅支付村民工资近100万元,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

谈及未来,田光信心十足:“我们计划建设姜芽培育室、成品冷库等,逐步形成集种植、清洗、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打造‘禹城红芽姜’品牌,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李榕 路龙帅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