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增进民生福祉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围绕党代会绘就的宏伟蓝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持续发力推动共同富裕,提升更暖“德州幸福”。同时,将全力保障增进民生福祉列为2022年重点工作之一。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很多代表、委员、学者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将共同富裕和“德州幸福”紧密结合起来,从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安居、就业等方面入手,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能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让每个德州人更多一份获得——
今年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以上 开发公益岗2.53万个
“共同富裕、‘德州幸福’是个温暖人心的目标。”德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文霞非常关注市两会,她认为,“持续发力”不松劲儿,是态度,彰显了长期抓、坚持做的决心;“提升更暖”要求高,是方向,让大家清晰感受到政府的确是按照市委部署,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走在前、争一流的奋斗目标。“2022年,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继续压减20%,财政投入重点向民生倾斜。大笔真金白银拿出来,改善民生实打实,不是空话、口号,让人听了浑身充满力量,充满干劲儿。”
过去五年,全市上下众志成城,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10万余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55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摘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927元、19020元,年均分别增长7%、9.2%。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一个个扎实的脚步。
“在此基础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未来五年,实施中等收入群体五年倍增和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行动计划,夯实增收共富基础。”市人大代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河街道簸箕刘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周国福听后倍感振奋,他表示,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代表,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学习、领会、落实报告精神,发展好集体经济,搞好社区建设,带领群众增收,不断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去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万余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4.26%。实施的“新春关爱”专项行动,被央视《朝闻天下》专题报道。上线“德州智慧就业”平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65亿元、稳岗补贴2673万元,减免社保费1.04亿元,开展补贴性培训10.2万人次,“三支一扶”招募数量连续两年居全省首位,成绩可圈可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明确:2022年全力稳就业保就业,完善智慧就业平台功能,实施城乡公益岗扩容提质行动,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以上,开发公益岗2.53万个。
“政府千方百计拓渠道稳就业,作为德州食品饮料产业链上的重点龙头企业之一,古贝春责无旁贷,将积极创造、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市政协委员、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孙步东介绍,公司先后历经3次创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员工达到了2300人。去年公司产品入选“德州味”,下一步将通过扩大市场、调优结构、转型升级等举措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岗位,在自身健康发展的同时不断反哺社会。
齐河县是全省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试点,精准打造了“齐享”公益岗,千方百计为群众找活干,拓宽群众就业致富路。记者联系了齐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客风东,据他介绍,目前,齐河县已有6300多名困难群众纳入公益性岗位人员库,做到开发一个,就近安排一个。下一步将继续精准聚焦农村弱、病、残、困、贫五类人员,城镇大龄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有劳动力的残疾人及其他市场化渠道难以就业的困难群众四类人员,持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公益岗”“国有企业+公益岗”“便民服务中心+公益岗”“村党组织+公益岗”“各类经济组织+公益岗”等5种模式,创造更多“兜底型”岗位。目前,已经开发出1000多个公益岗。
市政协委员、德州市新领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蔺艳芬表示,新领航社工将继续以“自强增能、协作成长、开拓践行、助人自助”为服务宗旨,通过举办技能培训等公益活动,帮助无业人员提升就业动力和素质,还为他们开展心理疏导、兴趣社团、素质提升和文化交流等活动,帮助他们适应工作环境。
让每个德州人更增一份幸福——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集中力量办好18件民生实事
“集中力量办好18件民生实事”“加快中心城区、县域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共享,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1.7万个”“积极申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新增4家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建设提升110处中心村卫生室”“组织惠民演出5000场,培训基层文艺骨干1000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满眼都是实打实的民生关切,一系列的惠民举措令代表委员如沐春风、倍感振奋。
谈到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市人大代表,德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因忠表示,德城将全力打造幸福城市,办好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等10件民生实事,抓好17所中小学校改造提升等项目建设,推动方特东方神画尽快落地,让教育、健康、文旅“三大高地”成为要素聚集德城的首要支撑。
“过去五年,全市新建改建幼儿园679所,中小学校1061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市人大代表,市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于莉认为,要跳出教育办教育,和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比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擦亮“大德之州,好运之河”这张城市新名片。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孩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培育孩子们的家国情怀,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支持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双高”院校。市政协委员、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回晓敏建议,德州应以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为契机,加快推进德州职业教育大学建设;培根铸魂,培育德州运河英才大德工匠文化品牌,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德州腾飞提供人才支持。
“报告中提到,高水平创建区域医疗中心,实现病有良医。”市政协委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王俊玲深受鼓舞。她说,政府引进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和先进的医疗技术,推进我市医疗卫生行业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同质化管理,使老百姓看病不必北上南下。这也标志着德州医疗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将把握齐鲁医院全面托管的机遇,精研业务,做医道正、医德高、医风好、医术精的人民好医生,为提高卫生健康水平和申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贡献智慧和力量,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市政协委员、市中医院脑病二科主任李玉杭也表示,近年来我市中医药事业有了显著进步,但与先进地市相比还有提升空间,因此需要对接京津冀优质资源加速行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尽快推动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作为一名来自中医药领域的政协委员,他将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市人大代表、市妇联主席赵晓静说,报告中提到了今年要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集中力量办好18件民生实事,开发公益岗2.53万个,这些都和妇女儿童的权益密切相关,各级妇联组织将动员广大妇女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作出贡献。
“报告振奋人心、目标明确。尤其在民生保障方面,用心用情办实事、惠民生。”市人大代表、德州市第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张兰菊说,此次她聚焦“一老一小”,带来了教育和养老方面的建议。教育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标志着家庭教育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她建议出台符合本地实际、富有本地特色的《德州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从立法层面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强化家庭教育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养老方面,她建议科学布点老年人食堂,逐步推进、由点成网,以“堂食+外送”的方式服务老年群体,让老年人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安,享受舌尖上的幸福。
“报告提出要丰富群众文体活动,大力实施基层文化‘三有’‘三进’行动,这给我们文化战线工作者今后开展工作提供了遵循。”市政协委员、宁津县文联协会部主任张阿强表示,将进一步壮大宁津县文化队伍,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努力实现文化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活动常态化、服务项目品牌化,丰富群众文体生活。
让每个德州人更添一份安心——
升级社会大救助体系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德州、法治德州
兜底保障、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过去五年,我市社会大救助体系成为全国品牌,新增养老床位1.1万张。2021年,城乡低保对象等9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提高10%,新建改造敬老院15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6处。
“在此基础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聚焦‘一老一小一弱’,打造社会大救助体系升级版,提高社会保障水平。2022年,全市计划改造提升敬老院6处,新增护理型养老床位2600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100%。”市政协委员,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朝银表示,结合实际工作,一定抓好落实。
具体在3方面发力:一是全面推进社会大救助数智化改革,推进“供给型”救助提档升级;二是努力依托德州社会大救助体系,完善社会大救助动力提升机制,推进农村互助型公益性岗位开发,催发困难群体内生动力,加大发展型救助创新的探索;三是进一步推动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社工人才以及志愿者队伍等机构和群体积极参与社会大救助工作,持续优化“资金+物质+服务”的救助新模式,提升需求型救助的效益。比如,将乐陵“365 暖留工程”经验在全市进行推广,力争全面实现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有人管、有人帮、有保障。
如何帮扶困难青少年群体?谈到这一点时,市人大代表、共青团德州市委书记张方瑞说,将加大结对帮扶救助力度,今年针对8岁到14岁没有独立居住空间的困难孩子,再建200处以上的希望小屋,同时深入实施牵手关爱行动,对2000名以上的困难儿童进行结对帮扶,由志愿者一对一或多对一,持续对这些孩子进行跟踪和关爱。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德州、法治德州。”市政协委员、市司法局局长李福辉表示,法治政府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付出诸多努力。市司法局作为推动法治建设的主责部门,近期正研究出台德州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三年行动方案,要夯实基础、全面提升、实现突破,下一步将全力推动落实这一行动方案。
市人大代表,齐河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磊表示,今后将按照报告中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压奋进,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在服务大局上有新作为,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把每起案件都办成生动的“法治公开课”;在主责主业上有新突破,提升案件的审判质量和效率,让群众有更多的法治安全感;在司法便民利民上有新举措,加大智慧法院和一站式建设力度,推进信息化在审判执行领域的应用力度,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努力让群众诉讼更方便、更温暖。
市人大代表,夏津县双庙镇范楼村党支部书记杜海霞也表示,将积极推行基层治理新路径,探索打造夏津枫桥经验双庙做法,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王秀青 编辑|高红岩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