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袅袅,乡音熟悉。在临邑县临南镇旭升新村的农家小院里,暖阳下的老人们围坐闲谈。这里是由闫文洁创办的“居家托老中心”,一个为农村空巢老人筑起的温暖港湾。

闫文洁是土生土长的临南镇闫家村人。她在县城经营“爱缘家政”已逾十年,长期专注于养老护理培训,将一批批专业护工输送到全国各地。她亲眼见证了家乡的变迁:年轻人外出打拼,留下的空巢老人日益增多,陪伴与照护的难题日渐凸显。加之自家父母年迈需要照料,一个念头在她心中萌生:“为何不将专业的养老服务,带回老人最熟悉的乡土?”
于是,她把自家小院改造成了托老中心。这里服务模式灵活多元:24小时住家照料、全日制日托、营养配餐……一切以老人需求为中心。饭后,老人们聚在一起聊天、打牌,曾经寂静的生活重新充满了温度与声响。

“以前总觉得养老得去城里,没想到在村里就能享受到专业照顾。”一位老人的感慨,道出了众多乡邻的心声。闫文洁并未放下十年积累的专业功底,将失能护理、健康监测等技能无缝融入日常。这份专业,又始终浸润着乡村特有的朴实与真诚。
这个藏于乡间的小院,看似微小,却悄然打通了农村养老的“最后一公里”。它精准契合了老人“不舍乡土、不离熟人”的情感需求,也化解了子女“欲尽孝而力不逮”的现实无奈。
更为可贵的是,这一模式构建了多方共赢的可持续生态:老人以可承担的费用,在家门口获得专业照护,得以安守故土;农村妇女在闫文洁的带领下,通过专业培训成为持证护工,在服务乡邻中获得了稳定收入与自我价值;机构通过培训与服务管理,实现了合理的可持续发展。
院落不大,盛满的是“家”的味道与“情”的重量。如今,居家托老中心的名声逐渐传开,吸引着更多农村妇女加入。这个由闫文洁用初心构筑的养老港湾,不仅缓解了农村空巢老人的照护难题,更彰显出女性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赵佳琳 编辑|高玉梁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